制冷技术中心-专业提供制冷技术资料及制冷技术咨询
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
400-655-3598

当前位置:首页»技术文献 » 正文

制冷器的热电制冷原理

责任编辑:admin2013-8-13 1:48:47

  1834年法国科学家珀尔帖发现:当电流通过两种不同导体的结点时,产生冷效应电流在导线中反向流动时,结点处产生热效应。珀尔帖并未认识到这一发现的实用价值,经过一个世纪,这一发现才成为一种新的制冷方法——热电制冷的基础。


  在珀尔帖之前,用于讨论热电效应的电路克曾于1821年发现:对两种不同导体的结点加热时会产生电势。珀尔帖效应与塞贝克效应是彼此密切相关的。


  1855年汤姆逊推测出第三种效应:电流通过有温度梯度的材料时,将吸收或放出热量,即汤姆逊效应,这一效应在以后得到了证实。


  珀尔帖效应和塞贝克效应可用由导体和构成的电路,两种导体有两个连结点。当节点之间具有温差时,之间产生电势矿。矿与温差,之比值为一称为材料对的塞贝克系数,又称为材料对的温差电动势率。


  材料对的塞贝克系数由一对材料产生,就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连结后产生的。若选定一种材料作为参考材料,且分别将导线和导线与该参考材料相连接,则测得的材料对的塞贝克系数,就是两导线材料与参考材料的塞贝克系数。若参考材料是低于转变温度的超导体,则导线与参考材料之间的材料对塞贝克系数,成为绝对塞贝克系数,或称为材料的绝对温差电动势率,用表示。导线与低于转变温度的超导材料之间的绝对塞贝克系数用。


  若在上电源,电路中将通过电流,并使结点放出热量,结点B吸收热量。结点上的吸热率与电流的比值称为材料对的珀尔帖系数。绝对珀尔帖系数与材料对的珀尔帖系数间。


  是温度梯度。当电流方向和温度梯度为正的方向相同时,材料吸收热量。


  与珀尔帖效应产生的吸热率相比,汤姆逊效应产生的吸热率可忽略不计。


  用金属材料制造的热电对,制冷量太小,无实用价值。直到发现了半导体后,情况才发生变化。科学家们发现,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电对,具有高的塞贝克系数和珀尔帖系数,因而有可能用半导体材料制造热电制冷器。


  近年来,热电制冷的理论和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,并建立了各种结构的热电制冷器,用于天文学、生物学、原子物理、农业、真空技术、考古学、电子学、医学以及其它科技领域中。主要用于小空间的
低温车间降温,并可用于局部地区的冷却。这些要求是以往使用的一些制冷方法所不易经济地满足的,有时甚至是不可能满足的。   

查看更多关于 制冷设备  制冷器  
上一篇:热电制冷的基本原理1 下一篇:小型制冷机和机组寿命试验1